欢迎访问 旅游文化法治网!

当前所在:网站首页> 旅游文化内参 >正文

三位考古专家做客郑州图书馆“天中讲坛”揭开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的面纱

时间:2020-05-28 作者: 来源:  

  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河南郑州公布双槐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经考古勘探发掘和科学测年确认,双槐树遗址被认为是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具有都邑性质的巨型聚落遗址,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 

  为进一步揭开5000多年前河洛古国的面纱,5月10日,郑州图书馆天中讲坛采用云直播的方式,特邀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重大课题“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负责人、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顾万发,讲述双槐树遗址重要考古发现。 

  讲座中,3次担任双槐树遗址的发掘领队的顾万发院长,为读者介绍了双槐树遗址的地理环境,并重点介绍了三重环壕、北斗九星、牙雕家蚕等的发现过程,以及持续数年的考古发掘经历。王巍从文明起源研究的角度解读了双槐树遗址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李伯谦教授围绕“河洛古国”这个名字的提出和命名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它的范围大致是哪里,以及与黄帝时代、黄帝文化的关系进行了讲述。专家认为,该遗址是迄今为止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晚期这一中华文明形成初期阶段,发现的规格最高的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其社会发展模式、承载的思想观念以及诸多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正是赖此主根脉延续不断、瓜瓞绵绵。本次直播活动受到了读者的高度关注,约50万读者在线观看,读者通过线上提问的形式,与考古专家进行了互动,专家就读者提出的考古遗址的保护、双槐树遗址代表的文明走向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本次讲座是“天中讲坛”的第 177讲。疫情期间,郑州图书馆立足实际,创新“天中讲坛”形式,以线上视频直播的方式举行了十余期,让读者足不出户就可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下一步,“天中讲坛”将继续秉持“搭平台、创品牌”的理念,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公众需求,为大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讲座和公共文化服务。 

    

友情链接:

法制项目简介 本网招聘 本网概况 会员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 投稿服务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旅游文化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万事通达文化传播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旅游文化法治网 lywhfz.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07014598号-94

联系电话:010-56212745、010-53382908,监督电话:18518469856,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qgfzdyzx@163.com  客服QQ:3206414697 通联QQ:1224368922